4月18日,郑泽光大使应邀出席英国议会跨党派中国小组和英中贸协联合举行的招待会并发表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增进正确认知 促进互利合作
格雷厄姆主席,
古沛勤主席,
各位议员,
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出席今晚的招待会,感谢英国议会跨党派中国小组与英中贸协的邀请。首先,我谨对英国议会跨党派中国小组和英中贸协多年来为促进中英人民相互了解与合作作出的努力表示赞赏。
我想利用今天难得的机会和大家分享对当前中英关系的三点看法:一是坚持正确认知,二是秉持相互尊重,三是谋求对话合作。
首先,正确认知是基础。我抵英担任大使已一年十个月,在伦敦接触了不少英国政府官员和各界人士,也去过外地很多地方,感到大家对中国谈论不少,但不少人只通过电视、网络、报纸了解中国,对中国存在不少误解误读。因此,我和我的团队把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互利合作作为重点任务。
中国最大的现实是什么?中国已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我们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此,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绝不走某些西方国家走过的通过战争、殖民、掠夺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中国以这样的方式推进国家现代化,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发展描绘了蓝图,今年全国两会为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前进道路上,我们需要克服许多严峻挑战,但我们对实现目标充满信心。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和平与发展两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始终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政治解决。我们发布的立场文件,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核心就是劝和促谈。我们希望各国都努力推动政治解决,而不是一味向交战方提供武器、火上浇油。中方将继续推动政治解决,并愿支持一切有利于政治解决的外交努力。
英国一些人把中国称为“挑战”甚至“威胁”,这完全违背客观事实。中国不寻求改变英国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事实上,我们乐见英国发展得更好。中国的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挑战或威胁,只会带来共同发展的机遇。
第二,相互尊重是前提。中英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曾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由于两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不同,中英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和差异。重要的是要相互尊重。中方历来主张各国应尊重彼此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各自对发展道路的选择。我们坚决反对任何人利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在维护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方面,中国的立场坚定不移。
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价值和追求,但各国国情不同,应该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实现途径。中国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年来,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长至78.2岁,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足以说明中国选择的道路契合本国实际,完全行得通。中国无意对任何国家输出发展模式。我们愿意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就治国理政问题与其他国家交流互鉴、增进了解、共同进步。
第三,对话合作是方向。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大变局,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合作、反对对抗,坚持和平、反对冷战或热战。近来,法国、巴西、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及欧盟领导人相继访华,他们都发出了反对阵营对抗、反对脱钩断链、坚持对话合作的明确信号。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重要经济体,中英两国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双方应该坚持对话合作的正确方向,通过合作给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的实惠,为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正能量。英国在对华关系上应该有独立的思维,不要总当某个第三国的“跟班”。
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多年来,两国合作取得的成绩显而易见。2022年,中英双边货物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超500亿美元。疫情前,中英每年人员往来多达200万人次,中国在英留学生约20万。同时应看到,中英合作潜力还远未充分挖掘。中英双方应该努力扩大贸易投资、金融服务、教育合作、文化交流、旅游、体育等各领域合作,积极拓展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储能、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新领域合作,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协调,共同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发展对华关系上,英国曾经走在西方国家前列,现在也不应落后。中英双方应该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聚焦合作、妥处分歧,推动中英关系早日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我们愿与英国政府和各界人士一道为此作出不懈努力。
谢谢。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