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泽光大使在英国《卫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 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近期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建立在科学评估之上
2022-12-31 01:06

2022年12月30日,郑泽光大使在英国主流媒体《卫报》发表题为“希望西方了解中国疫情防控的真实情况”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过去几周,北京已最先渡过疫情高峰,生产生活正逐步恢复正常。中国疫情形势总体稳定可控。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开始打算下一步的工作、学习、旅游等事宜。

中国政府宣布从2023年1月8日起,将依法把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并同步实施中外人员往来新规。按照新规,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入境后检测阳性的也不再要求集中隔离。这是中国在综合评估疫情形势基础上作出的防控策略调整,标志着中国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了防重症,同时进一步降低疫情防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

近3年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自身国情出发制定科学高效疫情防控措施。中国经受住了全球先后五波疫情冲击,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中国近期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建立在对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的科学评估之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包括英国在内的多国实践表明,奥密克戎传染性虽强,但毒性和致病性明显减弱,绝大多数感染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全康复,重症和死亡率已大幅降低。

中国疫苗年产能70亿剂,疫苗品种不仅有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还有腺病毒载体疫苗。大量临床研究证据表明,中国产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病毒引起的重症、死亡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中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4亿多剂次,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和90%以上,60岁以上老人的疫苗全程接种率达86%。中国正大力推进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重点强化老年人疫苗接种和健康管理。

近期,随着感染人数增加,一些民众出于预防心理抢购和囤积药品,导致部分地方、部分药品供应出现短期紧缺。但中国有强大的抗新冠病毒药物和检测试剂生产能力,可保障充足的供应。目前,中国退烧药扑热息痛和布洛芬的日产能均已达到7500万片以上,抗原检测试剂日产能已超过1亿剂,且正在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引导合理有序精准投放,全力确保药品供应充足。

对于中国即将实施的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国际社会普遍予以积极评价。随着中国疫情形势不断好转,稳增长的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中外人员往来更加便利,中国积压已久的消费需求将集中释放,投资者信心将得到提振,中国经济将出现强劲反弹,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利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