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使活动  >  2013年
但看晓风红叶里,微朦初雨绕花枝
——刘晓明大使一行访问英国瓷都侧记
2013-11-05 22:00

  

  10月31日清晨,细雨中火车缓缓驶离伦敦尤斯顿火车站,刘晓明大使夫妇开始了英国瓷都斯托克之旅,随行的还有来自中国瓷都景德镇的企业家。

  斯托克市位于英格兰中部,特伦特河上游,全称为“特伦特河畔的斯托克”,因有优质瓷土,早在17世纪便以大规模生产陶瓷而著名。英国主要陶瓷品牌,如皇家道尔顿、斯波德、韦奇伍德、安斯利等均在此成立并设有工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受英国制造业普遍萎缩影响,斯托克大量陶瓷厂关闭。为发展当地经济,重振陶瓷产业,2009年起斯托克市开始主办瓷博会,每两年一次,刘大使此次行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参观第三届瓷博会。

  一个半小时后,火车抵达斯托克。斯托克选区议员、工党影阁教育大臣特里斯特姆·亨特已在站台迎候。行至瓷博会展厅,斯托克市长席拉·皮特女士和瓷博会主席杰拉米·迪奥菲利斯先生首先向刘大使一行表示欢迎,随后开始陪同刘大使逐一参观各展位。

刘大使与斯托克陶瓷博物馆馆长基思·布卢尔(左)、亨特议员(中)交谈

  大厅入口处最醒目的便是来自中国景德镇并写有“花开富贵”字样的红釉落地大花瓶,工作人员介绍说,大部分参观者都会以这些花瓶为背景拍照留念。刘大使告诉主人,斯托克与中国景德镇的交往由来已久,斯市大多数陶瓷厂成立之初的主营业务都是仿造景德镇的青花瓷。中国瓷器从宋元时期便开始出口,以其胎质类冰似玉,釉色画笔难摹而倾倒欧洲,成为上流社会竞相追捧的奢侈品。从1715年英国商人在广州开设代理行进口瓷器算起,中英之间直接的瓷器贸易已有近三百年历史。

  的确,中国瓷器的造型和釉色对英国和西方社会的审美及室内装饰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产生了一个专门表示中国风格的词:Chinoiserie。以“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而著称的中国青瓷更是拥有自己专属的名字:Celadon。

  三百年后,斯托克的陶瓷生产者和设计师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漫步展厅,环顾四周,处处可见形态各异、做工精良的现代瓷器。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们更是通过瓷器作品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探索和对未来的思考,使瓷器彻底摆脱了实用和陈设的传统功能,成为了完完全全的后现代艺术品。刘大使鼓励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与中国同行加强交流,共同创作,多出精品。

  继瓷博会展厅之后,刘大使一行又参观了斯托克陶瓷博物馆和韦奇伍德博物馆,这两个博物馆虽各有千秋,但都撷英集萃、琳琅满目。每到一处,中英文化交往和瓷器贸易的例子比比皆是。热情友好的斯托克陶瓷博物馆馆长基思·布卢尔更是破例打开地下藏品库为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展示了该馆收藏的中国瓷器。

  除促进文化交流之外,刘大使此行另外一个目的是推动中英经贸往来,尤其是斯托克与中国陶瓷行业的合作,出席与斯托克工商界人士举行的午餐会正是专门精心安排的一项活动。除主人亨特外,出席午餐会的有斯托克市政委员会领袖穆罕默德·佩韦兹、安尊陶瓷公司总经理、鼓德温集团董事长、北斯塔夫德郡商会主任、丘吉尔陶瓷公司集团总经理和波特梅林陶瓷集团非执行董事等当地政界、商界精英,他们与刘大使和中国景德镇的企业家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纷纷对与中国同行合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刘大使在午餐会上致辞中表示,中英陶瓷贸易由来已久,此行只为中英两国瓷都能“再续前缘”。英财政大臣奥斯本和大伦敦市长约翰逊刚刚联袂访华,与中方在经贸合作方面达成广泛共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奥斯本与中国副总理马凯共同主持了第五届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发布了共59项、长达9页的成果清单。希望中英企业家抓住机遇,有所作为;更希望斯托克和景德镇能加强交流,共续辉煌,谱写中英陶瓷行业合作新篇章。

  刘大使的到访引起了当地媒体的高度关注,BBC Midlands电视台、BBC Radio Stoke和Sentinel报纸三家当地媒体对刘大使进行了采访。刘大使在采访中表示,斯托克有先进的技术,景德镇有悠久的制瓷历史,中国企业有丰富的经验、充足的资金,双方优势互补,一定能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在合作中互利共赢。

  结束访问时,天已放晴,阳光下秋叶红欲燃,碧草绿堪染。相信斯托克和景德镇的合作会像微风中的红叶一样更加明艳,中英经贸会像细雨后的花朵一样愈发芬芳。

刘大使接受BBC电视台采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