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使活动  >  2011年
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亚洲之家香港分会晚宴上的演讲
2011-11-25 17:00

(2011年11月24日,香港会)

尊敬的诸立力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感谢诸立力先生的盛情邀请,使我有机会与各位新老朋友见面,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我昨天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了一个演讲,重点阐述了对当前中西方关系的一些看法,强调中西方在新时期需要增强往来和交流,促进理解和合作。今天,我想具体谈谈我对当前中英和中欧关系的一些看法。

  我出任驻英大使尽管不到两年,但是经历了英政府更迭和中英两国总理互访等大事,见证了两国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日益增多。我认为,中英关系总体上正朝趋向“三个稳定与平衡”发展。

  一是政治关系的稳定。从双边层面看,无论是两国领导人之间,还是我与英国政府官员和议员的交往中,都越来越强调一个共识,即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中英越来越认识到,两国由于制度、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不可避免,但是教训和指责不是处理分歧的正确方式,唯有尊重对方的选择及开展建设性的对话和善意的沟通。中英的对话交流渠道也越来越多,有两国总理年度会晤机制、经济财金对话、战略对话、议会定期交流,政治家论坛和青年领导者圆桌会等,这些交流都非常坦诚深入。从全球层面看,中英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和G20的重要成员,均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双方保持着密切的磋商和协调。政治关系的稳定,为两国关系整体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是经贸合作的稳定与平衡。这同样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方面是贸易平衡。长期以来,由于中英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原因,中国对英货物贸易一直保持出超,但随着英国政府和企业日益看重中国市场和努力扩大对华出口,情况有所改观。比如,去年英国对华出口激增了40%多。今年前三个季度,又同比增长近30%。在英国前15大出口目的国中,英国对华出口增长最快。目前,两国正朝着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和进出口逐步平衡的目标迈进。

  第二个方面是投资平衡。英国对华投资近年来一直在欧盟内处于领先地位。截至今年8月,英国累计在华实际投资超过175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对英投资处在起步阶段,同样截至今年8月,中国累计对英非金融类投资只有13.16亿美元。但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对英投资增速很快,这13.16亿美元大多是近几年的投资。就项目数量而言,2010/11财年中国在英国投资来源国排名榜上名列第7位。中国企业将英国看作在欧洲的重要投资目的地,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也更加多元化;不仅在英国设立研发中心,还设立欧洲总部。本月初,在伦敦召开了中英基础设施投资大会,双方重点就交通、通信、新能源和城市建设领域的投资合作进行了探讨。

  三是相互认知上的平衡。中英在相互认知上,我不得不说,英国一直存着逆差。中国有12万年轻人在英国学习,每年有数万人学成归国;每年中国还有20多万旅游者来英;中国有4亿多人在学习英语。因而,无论是从语言、历史和文化,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对英国都比较了解,也学习吸收了英国的一些成功经验。比如,中国最近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就是借鉴了英国的做法。相比之下,英国对华了解比较单薄,主要依靠BBC、几份报纸和几位常驻记者,关注领域也比较狭窄,结果导致不少片面和消极的报道。可喜的是,这种认知逆差如同贸易逆差,现在正在改变。一个显著标志是英国学习汉语的人数飞速增加,“汉语热”和“留学中国热”都在不断升温。英国学生甚至获得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比赛的第一名。另一个标志是中国文化活动在英国日益受到欢迎。比如,今年中国艺术团体首次登上了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上演了《牡丹亭》,上海京剧院演出了《王子复仇记》,都赢得了英国观众的高度评价。两只大熊猫即将抵达英国,落户爱丁堡动物园。明年,我们将庆祝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0周年,中国还将成为伦敦书展的主宾国。我们希望利用这些重要机遇,推动英国对华认知有进一步提升。

  我认为,上述这三个稳定与平衡,既是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动力。

  中英关系的这三大趋势,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在中欧关系上,因而,我认为中欧关系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总体向上,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局部的。最能说明的一点就是,尽管中欧在贸易问题上存在一些纷争,但中欧已互为最大经贸伙伴。

  当前欧洲最引人注目的是欧债危机,这一问题已超越欧盟传导到中欧关系上来,成为中国在与欧盟打交道时必须妥善处理好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愿谈三点:

  第一,如何看欧盟?我们认为,欧盟现在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仍是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仍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希望看到欧盟一体化进程在曲折中能够前进。

  第二,如何看欧债危机?我们相信欧洲完全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债务问题,实际上欧盟内部也越来越认识到这点。上月底欧盟制定的解决欧洲债务问题的一揽子方案,体现了欧盟的决心和意志,接下来关键是行动,克服体制机制上的障碍,落实财政紧固政策。

  第三,如何看中国帮助欧盟?我们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欧债问题主要还是要靠欧洲。中方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发扬同舟共济精神,为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作出努力。我们愿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加强中欧双边合作的方式,扩大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中欧共同发展。

  我希望我今天的演讲能有助于增进香港企业界的朋友们对中英和中欧关系的了解。

  谢谢!

  下面我很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