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使活动  >  2011年
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香港中美交流基金会晚宴上的演讲
2011-11-23 00:00

(2011年11月22日,香港乡村俱乐部)

尊敬的董建华主席,
女士们、先生们:

  感谢董先生的邀请,使我有机会与中美交流基金会的各位人士进行交流。

  这是我事隔14年再次来到香港,上一次来香港是1997年,见证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也目睹了董先生宣誓就任特区政府首任行政长官。

  过去的14年里,香港虽然历经风雨,但恰如一首歌《东方之珠》里所唱的,香港“风采浪漫依然”。香港经济更加繁荣,与大陆的合作更加紧密,一直蝉联全球经济自由度最高经济体,并跃升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地区。

  过去的14年里,中英关系也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工党政府执政的13年里,中英关系实现了飞跃。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了两国总理定期会晤、经济财金对话、战略对话等重要双边合作与对话机制。去年,英国联合政府执政后,中英关系保持了发展势头,双方合作的意愿和动力有增无减,两国总理实现了互访,双边各种对话机制良好开展。目前,两国年度贸易额已逼近600亿美元,双方确定了到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英对华投资继续在欧盟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中国对英投资正在加速增长。两国教育合作空前广泛,中国在英留学生达到12万左右,在欧盟内最多。英国也兴起了“汉语热”,目前孔子学院在英就有17所,居欧盟首位,而且许多英国大学都排着队希望与中方合建孔子学院。

  从现在到明年下半年,中英关系将迎来“四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年底,两只大熊猫将抵达英国,落户爱丁堡动物园。

  第二件大事是明年3月,中英将迎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0周年。

  第三件大事是中国将作为明年4月伦敦书展的主宾国。

  第四件大事是伦敦将继北京之后举办夏季奥运会。

  这既是两国关系中的四项重要活动,也是进一步促进双边关系发展的四个重要机遇。我们对中英关系保持稳定发展充满信心。

  关于中欧关系,最近媒体报道的比较多,大家可能也比较关注。我个人对中欧关系有三点基本看法:

  一是合作大于分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合体,中欧之间没有地缘政治争端,没有根本利害冲突,近几十年来,合作一直是双边关系的主流。中欧现在互为最大经贸合作伙伴。欧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是欧盟第二大出口市场,欧盟还是中国第一投资目的地。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同,中欧之间在一些问题上难免会有矛盾和分歧,需要不断磨合,这很正常。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

  二是机遇大于挑战。从挑战看,欧盟对华心态还没有放平,仍然不适应中国的快速发展。中欧间仍存在两个“老大难”问题,即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和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但是,从机遇看,中国正在进行经济转型,内需扩大,进口增加;英国等欧盟国家欢迎中国企业投资,市场开放,两国经贸合作的潜力有望得到进一步发掘。双方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人员往来越来越频繁,欧洲对中国的了解正在更加全面和深入。

  三、最近面临考验,长期前景光明。当前的欧债危机不仅是欧洲的危机,也给中欧关系带来一些不确切性。现在欧洲舆论很关注中国是否会救助欧元区,既有希望中国救的,也有担心中国救的,心态很复杂。中国则心态平和、坦荡,我们一直表示,解决欧债问题主要还是要靠欧洲,相信欧洲有智慧、有能力度过此次危机。中方也一直支持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对危机的努力,并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发扬同舟共济精神,为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作出努力。我们相信随着欧债危机的逐渐克服,随着欧盟一体化建设的曲折中前进,中欧合作也将不断向前。

  总之,正如各位坚信中美之间只要加强沟通和了解,就能实现和睦友好,我也相信中英、中欧只要多交流、多合作,就能增强互信、增加互利,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谢谢。

※    ※    ※

  中美交流基金会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于2008年1月创办并亲自担任主席。基金会旨在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基金会成员及顾问均为香港著名人士或大企业的代表。11月22日,作为香港特区政府贵宾访港的刘晓明大使应董建华主席的邀请,出席了基金会举办的专场晚宴并发表了上述演讲。演讲后,刘大使还回答了听众关于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英未来合作增长点、中英相互投资情况、香港在中西方关系中扮演的角色、英国及欧洲经济形势、欧债危机前景、中东局势及伊朗核问题等提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