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泽光大使在纪念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讲话
2022-03-23 05:45

    2022年3月22日,中国驻英国使馆举办纪念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座谈会。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使吴红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姜江,英国外交发展部中国和东亚司司长卓丹廉,英国议会上院议员戴维逊勋爵、下院议员伯恩,英国前商务大臣凯布尔,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佩里,英中贸协主席古沛勤,英中协会主席戴维信,来自英国工商、文化、教育、科技等各界代表,以及华人和中国留学生代表以线下线上方式参加座谈会并发言。郑泽光大使作了题为《砥砺前行 协力共创更好未来》的讲话,全文如下:


砥砺前行 协力共创更好未来

尊敬的吴红波特别代表,

尊敬的姜江副会长,

尊敬的卓丹廉司长,

尊敬的凯布尔先生,

尊敬的各位议员,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座谈会。1972年3月13日,中英签署关于互换大使的联合公报,建立起双方大使级外交关系,揭开了中英关系新的一页。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纪念这个重要时刻,共商中英关系发展之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出席本次座谈会的嘉宾,有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英国政府现任和前任官员、英国议会议员,还有来自工商、文化、教育、科技及其他各界重要人士,很有代表性。你们都是中英关系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驻英国使馆,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英合作的两国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

50年来,中英关系历经波折起伏,克服困难障碍,取得了历史性发展。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中英关系取得的成果。

一是引领。英国曾经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第一个与新中国开展贸易往来、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大国。中国选择了伦敦作为首次在境外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和央行票据的地方,推动伦敦成为全球第一大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和第二大人民币清算中心。

二是拓展。中英务实合作从最初的货物贸易等传统领域,逐步扩展到金融服务、科技、卫生等重要方面,近年来又延伸到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新领域。同时,双方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组织框架下保持密切协调,近年来还就抗击疫情、应对气变、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性问题加强了合作。

三是共赢。互利共赢一直是中英合作的本质。比如,两国贸易、投资不仅拉动了各自经济增长,也满足了双方消费需求、提供了大量就业。近10年来,英国对中国出口增长126%,远高于对其他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2021年《投英跟踪调查报告》显示,中资企业在英雇员超过6万人。再比如,两国开展留学生、科技人员交流,促进了双方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事实充分证明,中英合作造福了两国人民,也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

50年后的今天,世界已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英已开启各自发展新阶段,中英关系面临新的形势,但中英合作依然顺乎时代潮流、符合两国人民期待、有利于两国和世界。中英双方应以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为契机,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在对话与合作的正确轨道上行稳致远。

一要秉持正确认知。习近平主席指出,中英关系要发展好,认知是前提。50年来,中英双方对彼此的了解日益广泛深入,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英国国内对中国仍存在不少误解误读。例如,不能正确认识中国的政治制度。我们认为,一个国家制度好不好,应由这个国家人民说了算。各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对此应予以充分尊重。我们去年刚刚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人民从过去100年中国沧海桑田巨变中进一步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对自己选择的道路有强大的自信。在多项国际民意调查中,中国民众对中国政府的信任度都超过90%。中国无意改变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希望其他国家尊重中国的政治制度。

再如,不能正确看待中国的抗疫政策。一些英国报纸批评中国的抗疫举措过于严苛、不够科学。我们认为,各国国情不同、面临的疫情不一样。我们支持各国采取契合当地实际的抗疫政策,但反对那些对中国的无端指责。事实上,过去两年多来,中国始终坚持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国全国感染率和死亡率保持全球最低水平,感染率仅为9.4/100000,死亡率为0.4/100000。在经济方面,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增量相当于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一年的总量,且当年中国通胀率只有0.9%。

此外,不能正确认识中国的外交政策。英国有些人将中国视作“制度性竞争者”甚至是“威胁”。实际上,中国历来践行和平和睦和谐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希望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的发展只会给各国带来共同发展的机遇,而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这也是我们致力于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原因。

二要增进政治互信。政治互信是确保中英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50年前,中英以联合公报形式一致确认遵循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的原则;英方承认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的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上述原则构成了中英关系的基石。历史清楚地表明,这些原则得到切实遵守,中英关系就能顺利发展;反之,两国关系就会麻烦不断,甚至遇到挫折。

近来,有些人将乌克兰问题同台湾问题相提并论。我想强调,这两个问题有着本质区别。乌克兰问题是国际争端,而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当前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是台湾当局的“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的干涉。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和重要性绝对不能低估。这也是我们敦促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恪守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承诺、妥善处理涉台问题的根本原因。

对于中国人民而言,台湾、香港、新疆、西藏事务从本质上不是人权、民主、宗教问题,而是涉及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内政。中国历来奉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中方愿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基础上,同其他国家通过平等对话缩小分歧、聚同化异、增进互信。

三要拓展务实合作。务实合作是中英关系的粘合剂。过去50年中英合作成果丰硕,但合作潜力远未充分挖掘出来。双方应秉持互利共赢理念,发扬敢为人先精神,扩大贸易、投资、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合作,拓展医疗卫生、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合作,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低碳科技、绿色发展等合作新亮点,推动解决全球高通胀、能源短缺、供应链紧张等问题,给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上周,我参观了位于威尔特郡门迪镇的华能电池储能项目。这个项目可谓是中英合作共赢的典范,它为当地贡献了税收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并助推了英国绿色能源建设。中方始终对中英合作持开放态度,愿意积极推动更多类似华能储能的双方互利合作项目。希望英方也坚持开放合作,为中资企业在英经营创造稳定、友好的政治环境和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四要展现大国担当。中英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国家,应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调,展现大国责任担当。当前,乌克兰局势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一些人批评指责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这些言论基于错误信息,缺乏事实依据。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公开透明、客观公允、一以贯之的,各方不应误读,更不应歪曲。

中方对乌克兰局势发展到当前地步感到痛惜。中国历来主张,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应该得到重视,国际争端应该以和平方式解决。解决乌克兰危机,当务之急是各方要一起推动当事方对话谈判,谈出结果、谈出和平,尽快停火止战,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尤其要防止更多平民伤亡。长远之道是有关方面要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集团对抗,通过谈判真正形成平衡、有效、可持续的地区安全架构,这样才能实现欧洲大陆的长治久安。

中方一直同各方广泛接触,积极劝和促谈。习近平主席上周五同美国总统拜登进行了视频通话,此前还同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等多国领导人通话,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也分别同十多个国家的外长进行了通话,目的都是推动乌克兰局势降温,推动各方政治解决危机。我们已提出关于乌人道主义局势的六点倡议,并向乌克兰提供了多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我们认为,美国和北约也应该同俄罗斯对话,解开乌克兰危机背后的症结,化解俄乌双方的安全忧虑。我们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将继续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坚决反对任何火上浇油、刺激矛盾、制造阵营对抗的做法。中国始终站在正义和和平的一边,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中英还应加强在抗击疫情、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绿色发展等方面以及阿富汗、伊朗核等问题上的沟通协调,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多作贡献。

五要深化人民友谊。人民的友好始终是中英关系发展的源头活水,任何时候都要精心呵护。50年来,中英人文交流和双方友谊不断加深。疫情前中英人员往来多达200万人次,当前中国留英学生数量超过22万,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留英学生将增长70%。这种趋势令人兴奋,同时也不能认为一切都能自然实现。我们希望中国留英学生能够拥有友善、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双方还应拓宽渠道,在疫情之后鼓励更多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交流与合作。

女士们、先生们,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发展中英关系的历史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这既是我们的荣幸,更是我们的责任。前方的道路不会平坦,但我们要充满信心、协力前行。不能因存在一些分歧而忽视双方拥有的广泛共识,不能因一时的困难错过长远的机遇。中国驻英使馆愿和英国各界朋友携手努力,砥砺前行,开创中英关系更好的未来!

接下来,期待听到各位朋友的真知灼见。谢谢。

附件: